本文由花友 @Zeorge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书单很多,都是精华;无奈太多,消化不易。现在孩子的原版阅读渐渐走上正轨,我也渐渐摸索到了些适合自己的选书经验,也积累了思考,在此分享,欢迎探讨。
阅读书目的选择:均衡书目,保持彼此促进
阅读和饮食一样,只读某一类体裁或某种主题元素的读物不会饿肚子,但会影响长期的营养平衡和茁壮程度。所选绘本是否营养均衡,是否兼具各种体裁,是否包含fiction/ non-fiction,是否涵盖各类主题风格、契合成长需求,是需要在阅读过程中适时、逐步调整的。
启蒙最初期,我希望自己选的绘本读物有这些特点:
有语境的句型表达;
主题式地扩充词汇;
富含抑扬顿挫和语言韵味美;
富含多元早教元素。
我将英语启蒙读物做了归类,便于考量各类别绘本的配置是否营养均衡。
目前英语绘本阅读渐入正规,小朋友处于较为初阶的早期输出期,分级读物仍是每天英语阅读的主食,占比大概在5-6成,是驱动英语语意理解的主要文本来源。
放眼远期,我还是希望分级读物可以逐渐变为辅食或配菜,这样英语阅读更接近其“Read to Learn”的本质,而不只有语言启蒙的Learn to Read的单一功能。
1. 分级读物
分级本是被设计用来作为欧美国家儿童学习自主阅读的。因简单易懂 、阶梯式、系统化而被我们作为了小朋友学习外语时以听力输入方式进行的英语启蒙读物主力。
分级读物册数多,融基础词汇和句型于无形,刷起来带感,一旦娃给力顺梯而上,启蒙效率杠杠的。 分级读物本身有不同侧重和特点,结合“兴趣+功能”需求选择至少一套分级,巩固同期词汇与句型,补充彼此所缺的功能。当然如只选择一套分级,也可通过其他类别的绘本读物,实现相应的补足。
举例来看,RAZ由单词起步、利于扩充词汇量,但缺乏趣味性对阅读兴趣有挑战,aa等初阶的匮乏语境化的句式,也就很难让小朋友体会到英语语言自有的抑扬顿挫。
海尼曼GK起就是较短的整句,图文结合是有效的可理解性输入,从G1开始会有对话形式的文本。牛津树是我个人所爱,我因为这套绘本成为Oxford出版社的粉丝。该系列融语言进阶所需的语言元素于场景情境之中,故事趣味盎然,富含音素和高频词、抑扬顿挫和叙事逻辑。
论其不足,毫无疑问即主题化的词汇量。英语母语国家的孩子有机会在生活中接触各种主题词汇的听说,二语学习的孩子则需要借助绘本、动画片或其他方式增强这类的词汇性输入。
综上的情况,我目前选择的分级组合以海尼曼+牛津树为主,前者负责基础词汇和句型,后者侧重对话式语境;同期还有Scholastic Science Readers作为非虚构类类阅读的材料,以期增强自然科普类的主题词汇输入。
2. 韵文童谣
这种体裁最易激发启蒙初期的阅读兴趣,同时富含抑扬顿挫、语言韵味美,有助培养自然拼读所需的听力辨音和音素能力。
回忆小时候学习英语时最趣味最特色的一种课堂听力练习,就是听歌曲、填空歌词;Top of the World和Back Street Boys歌词里的意境和韵味,我最初也是在英语课堂里“听”到的。当时只是佩服老师很有创意,现在理论联系实践后知道其间的奥妙,当时这种趣味听力练习,确实对我自己的听力辨音和语感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下图是我在学习TESOL(国际英语教育资格)过程中接触到过的一个公式,转换为中文如下:
语音意识/辨音能力 Phonological Awareness = 词组感知 (Words in Sentences) + 音节辨识 (Syllables) + 首音识别 (Onset-Rime) + 韵尾敏感 (Rhyme) + 音素意识 (Phonetic Awareness)
所谓听力辨音能力,并不需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去听,而是需要根据意群来听。所谓“意群”是一个稍长的句子分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若干个短语。英语启蒙阶段的小朋友来说,意群可以是单词,也可以是富含语音语调、抑扬顿挫的各种不可具象的“语素”。
有语言基础的成人为什么听到不同口音、不同语速、不同情境的朗读或对话,哪怕词汇量富足,也听不懂?归根结底,也是和听力的辨音能力有关。
Elements of Phonological Awareness
如图所示, 辨音能力,不仅仅等同于自然拼读教学的“音素”意识和能力。辨音还包含更多能力要素,诸如:词组感知、音节辨识、首音识别、韵尾敏感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原版听力输入的积累。
3. 故事绘本
“去功利,读营养”。我希望英语绘本不只关乎语言启蒙,可以和中文绘本阅读一样,甚至彼此补充、增进。例如,获取中文绘本暂时无法给予的某些养分和另一种视角,启蒙时是Learn to Read,眺望的是Read to Learn。
这一共鸣最初源自读海岚老师的《全儿童英语启蒙》一书。她提出Learn through English,而非Learn English,异曲同工。
原版阅读是一个很好的英语学习平台。原版读物不仅仅只有分级读物和成套读物,“自主阅读”的实现也不是英语学习的唯一目标。欧美和日本等国近些年所推广的校内自主阅读计划之精华,在于阅读之广度和深度,而不仅在“自主阅读”这一技能本身。
“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国立教育统计中心在2000年前后曾对12621名学前班到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追踪了解。通过分组实验和对比监控后发现,自然拼读能力能够通过正面教学训练来提高,无论入学的时候孩子的英语阅读能力如何,只要通过专业教学,到三年级时学生的自然拼读能力都能达到同等水平。然而即使培养出了自然拼读能力,也不代表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是同步成长的。”
我有时把Eric Carle绘本里的思维启蒙元素“小题大做”一番,有时把Pete the Cat的歌谣念得夸张有趣、期待他汲取些许情绪处理养分;他有时会跟着Five Little Monkeys一遍遍数数捉迷藏、帮猴妈妈数还缺几只小猴子,有时也会主动进入洗脑模式在读Usborne Phonics系列时说,小蜗牛遇到困难在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
今晚临睡时随口问今日最爱,小朋友说是 Sailor Ducks,一本他全程和我抢着翻页的书。颇让我有些意外。这本从书展淘来的不知名绘本,难度略高于同期其他,巧在画面基本能其义自见。
“两只小鸭子出海,暴风雨里落水了,突然遇见一座小岛... 哦,原来是一只... dolphin!”很简单的故事,读时几乎要鸡飞狗跳,但他记得最精彩的细节,为此兴奋着嗨着入睡。
我想起此前,给他读英国绘本作家Ian Beck的小熊奇遇系列的 Home before Dark 时,他全程全神贯注,读罢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慢慢说“Home before dark”。
某天读完 A Very Lonely Firefly 时他强烈要求我把蝴蝶页和封底的其他文字一起读了,当他知道Eric Carle正是画了毛毛虫、Brown Bear、10 Little Rubber Ducks的那位时,很认真地看着我说“I like this grandpa.”。
不只为“英语”而阅读英语,我希望有一天故事绘本类别的书目占主要比重,届时一定是一番升级版的趣味盎然。
阅读顺序的确定:兴趣驱动,拾级而上
通过近些月的归纳和总结,我发现原版阅读顺序确实是非常遵循 “兴趣优先,兴趣驱动”原则的。
例如,对小火车迷和动物爱好者来说,诸如Maisy, Thomas, Five Little Monkeys和一些富含动物元素的读物,即使词汇量或句型略有难度,也是阅读效果较好的启蒙初期读物,为同期的其他阅读构建了颇有效用的兴趣阶梯。